国产化ERP到底有没有机会击败SAP?

日期:2021-11-01 / 人气:

当年也是机缘巧合,从开发人员转到Sap上面,也是经历了开发、业务顾问、财务顾问、项目经理,也是甲方、乙方、自由全做过了。
在甲方的经历,也是什么流程再造、供应链优化、什么精益管理(说到这里,在大型企业里真的是如果有机缘能学好多东西的)、智能生产线等等不管是什么项目都参与不少,当年内部的Sap也能让我们独立实施(完全没有外部顾问),想想领导担心,我们也是傻大胆啊,一个人平均两个甚至是三个模块,居然硬是把几个规模上亿的子公司干上线了,而且使用起来还特别好,想想既是运气好,也是不知道之前默默打下来多少基础啊....
因为企业集团的性质,从70年代就开始信息化了(入职前就对企业非常熟悉,经常去,别问为什么,反正是在上高中时就帮忙做过他们的系统),后来入职了就做信息化的工作。其实在上Sap之前,用友用过(几个子公司,产值过50亿),金蝶也用过(子公司总部都用),infor的前身也用过,Sybase的产品等等都用了,而且我们自己也有一定规模的自开发能力。所以,在后来的Sap上线,我们是直接内部顾问,属于直接上手做方案和配置的,也是既有培训我们的意思,也有降低后期实施费用和运营成本的意思(但是后来在负责的领导退休后,这些做Sap的人员都离职了...),所以我们一般运维这用友和金蝶,一边做着Sap和这些系统的接口,例如金蝶后来的就相对于一个财务报表系统。我们的当时与金蝶的关系还是毕竟紧密的,金蝶有一个产品线就是在我们那里做试点,长期驻扎了一个开发的团队。这些都是前提....
1、先说Sap的特点
有人说ERP是一个管理思想,一个管理模式,而不是一个系统。也对也不对,因为信息系统的现实映射,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或模式,然后才是信息系统的抽象。所以,可以理解是系统的思想模式的具体实现,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。一个做指导,一个做执行。因此,在ERP中一个关键的一点就是,思想先行(目标),然后才是实现(功能化),这个顺序不能弄反了,要不然ERP怎么都不好用,而Sap就是这种集大成者。
其实,纯粹的技术想追赶还是毕竟容易的,难的是那些思想模式,因此精益管理都去学,几十年了,不能说没人学到,但是应该是学到的不多。反而是技术上,相当一部分领域有赶超的局势,Sap就处于这种境地。
单从Sap ECC的技术框架上,不能说老套,但是真的是不能说新的(但是S4新啊),但是ERP的这种东西,技术框架如果没有特别致命的短板,其实它其他方面的优势很容易就把问题掩盖住了,这也是S4上了这么多年,为什么大多数都还在EHP6的版本上。如果没有十分的必要,象更替这个的成本和风险都是极高的(如果不了解,去认真学习一些系统学,以及兼容和向前兼容的相关知识)。
Sap的模块(可以叫做套件或组件)的功能太丰富了,经过历代升级,大多数的常规功能都能实现。其实,如果要求不高,采用标准的流程,其实一个多月就可以搭建出一个标准的系统功能出来,加上数据收集、切换,3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单位的上线(别要求个性,因为这部分的工作没做)。
其实,现在对Sap有一种误解,觉得Sap难用,这个是给管理层用的,不是给执行层和作业层用的。不知道这个是否是因为是用户刚刚用还没习惯呢,还是实施团队不行,如果用户长时间觉得难用,那是不可思议的。因为Sap的标准界面也是可以配置的,很多界面和元素都是可以控制增加或隐藏的,很多也可以对登录的用户做个性化配置,对应的报表格式布局等等都是可以因人而异进行调整的。所以,不好用是各什么情况呢?!如果有极端要求,那么可以完全把标准的功能替换下来,你想做什么界面就做什么界面,如果还对Win或Web的界面情有独钟,那也可以将界面前端化,让你一点都看不出来Sap的痕迹,这还不满意么?!当然,这些是要成本的,但是不是不能...
而对于业务流程改动,啊,最近被用户逼得没办法,口头禅变成”只要逻辑可行,技术上不是问题“,当然潜台词是成本要付出。因为不说大话,只要你想要实现的功能和流程,都是可以做的,要实现一键清账么?可以!要实现自动投料么?可以!要实现根据采购订单类型或物料类型拆分会计凭证么?可以!要实现自动预测库存进货量么?可以!要实现销售订单发票后自动传输金税并开票么?可以!要实现根据用户支付类型自动计算折扣么?可以!要根据用户的地区进行铺货预测和调整信用额度么?可以!
就两点需求,功能设计上的逻辑是可以描述的,是可行的(举一个不可行的例子,就是当一个产品是双路线的情况,至于是要生产还是采购,那么需要有一个标准,及供应商的供货及时性或成本核定标准等,有一个优先级和阈值的条件);另一个就是成本。满足以上两个,只要你想,没有不行。
补充一点,国产软件开发也是可以,但是各模块间衔接不紧密,如果是底层开发,风险和周期较大,非常考验现场的实施经理(或产品经理)和开发人员的水平。后面再讲金蝶的另一个事情。
2、国产ERP的特点
国产ERP就不特别说了,因为大多数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,就是大多数知名的ERP都是财务系统出身,然后在逐渐发展到业务等环节。要说,国产ERP的优势,主要还是两点,一个是便宜,起码中小规模的便宜(不过现在Sap的中小公司和自由团队也能在100万以下的市场上有力竞争,但是快速部署上还是国产软件更快),另一个是操作符合国内习惯,包括集成了Win的操作习惯,非常符合国人,也包括这些系统就是本土建设的,就是为本地财务量身打造的,符合财务的习惯和方法,比如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Sap没有科目的钩稽关系,而金蝶用友就有,可以很好的在所有的功能点上实现科目的勾稽合并,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非常方便的,不用花时间去熟悉了解。不过,Sap上大家也想到了办法,科目本身不行,但是可以在报表也很好的实现了,具体怎么做这里就不说了,不过比起国产ERP的原生功能,最少还要考虑如何去改造它。
所以,国产的ERP在中小企业上有很强的竞争力,在一些新兴行业也有比较强的竞争力,比如电商领域。而Sap在这方面不是不能做,而是要适应这中小企业,花费的成本比较高(遵循二八原则),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得不偿失。
接Sap中补充的那一点,在13还是14年,曾经参加过一个金蝶省级的二次开发环境演示会,其实就是象Sap的Abap一样有一个在底层之上的开发环境(如果不了解这个作用,是没办法成为资深顾问的),因为它快速解决了各业务层面集成的问题,以及快速个性化需求实现的问题(相对于底层开发),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无声无息了,要说是挺遗憾的,这可能是就是中型和大型系统的中一个必要分水岭条件之一。
3.国产ERP替代Sap的可能性
做了快20年的信息化,好多事情看的很淡,技术层面的事情和思想层面的事情感觉只要想积累都不是问题(说到这里也比较反感面试时有人盯着具体问操作,我给别人面试时就只列举应用场景问方法,大概知道就行,事务码等操作可以上项目来再查,觉得这不是技术问题),不过要面临一个先发者通吃的局面,尤其是先发者的功能积累和用户积累都占优的情况,国产ERP只能厚积薄发。
虽然这几年都在说替换,但是感觉还是在边边角角的事情,感觉考虑是GUI的替换,去提升用户的体验。这些说重要么,也重要,说不重要么,也不太重要。因为这种工作谁做都行,象10年以上的顾问,有业务、财务和开发经验,有一笔资金,拉出来一个团队做,这些都不是个事情。而真正核心的那部分,是各模块相交集的部分,复杂度很高,而且需要大量的实施案例、方案及思路理念支持,所以也可能在这些公司外面吧,不知道他们真正的战略部署,但是确实没看到有啃硬骨头的态度(有可能还是在厚积薄发,那就不知道了)。不过,最关键的是给人的感觉,一直说是要吸收Sap的资深顾问过去做全面的布局搭建系统框架等,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....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。


Go To Top 回顶部
恩途UG外挂